-觀眾:
慣性收視開始消失,難看的劇觀眾也不開始買賬2017年可以說在是觀眾習性開始「回復理智」的一年,因為從首播收視來看,破2的首名與次名《通靈少女》《花甲男孩轉大人》因是因為劇本與製作的優質吸引人觀看外,三立的全年最難看的《噗通噗通我愛你》也只慣性收視跌穿1點的慣性收視並只落得0.84,可見觀眾也開始正常化了。
年尾出現劇荒,近年少見
雖然台灣偶像劇是以多個電視台製作並在不同時斷播放,不過基本上除了新春以外都保持每週都有劇可播的狀態,可是在2017年的11月卻變得根本在電視沒有新劇可看,做成近一個月的劇荒,是近年台劇中少見的事,值得觀察。
-劇本:
劇本問題相當嚴重,就算劇情元素再好也無補於事
事實上每年的台灣偶像劇都會題及劇本的品質不佳的問題,不過這問題了除未獲得舒緩外,反而更為嚴峻。這因為事實上2017年題材對比再上一年其實多元了不少,包含講述飛行的《讓愛飛揚》、電視台的《在一起,就好》、靈異的《積木之家》、七世夫妻的《如朕親臨》等題材其實都相當具可塑性。可是這些劇的劇本的品質卻十分爛。例如台詞沒火花、背景張力低、編排鬆散、伏線不足、節奏很拖等外,有些劇更是看完都仍不能理解大綱到底是什麼。可見編劇不濟的問題相當嚴重。
-製作:
事實上每年的台灣偶像劇都會題及劇本的品質不佳的問題,不過這問題了除未獲得舒緩外,反而更為嚴峻。這因為事實上2017年題材對比再上一年其實多元了不少,包含講述飛行的《讓愛飛揚》、電視台的《在一起,就好》、靈異的《積木之家》、七世夫妻的《如朕親臨》等題材其實都相當具可塑性。可是這些劇的劇本的品質卻十分爛。例如台詞沒火花、背景張力低、編排鬆散、伏線不足、節奏很拖等外,有些劇更是看完都仍不能理解大綱到底是什麼。可見編劇不濟的問題相當嚴重。
-製作:
三立帝國崩潰,但這是機不是危
2017年可以說是三立經營最慘的一年,因為偶像劇平均收視從以住的2.0-2.降至1.0-1.5的關系,導致收入減少、所屬雜誌停刊外,還爆出過去這10年來,前執行副總莊文信等人因職務之便,從三立搬走進口袋的金額至少超過7億,繼而「健康因素」請辭。不過,依本人看來,因為辭職的莊文信曾在在一篇訪問說:「戲劇太合理就不夠驚喜」而反映他是種無視根本品質的人,所以事實上若三立劇需要改革的話,他的換掉就是必經的階段,所以這是「機」不是「危」。
公視雖有推出電視劇續集,可是卻並不優質
以優質見稱的公視戲劇,2017年作出的新嘗試,為兩部先前相當火紅的戲劇推出續集,分別是《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和《麻醉風暴2》。可是因為這兩劇原本的人設和背景的完整度已經十分高加上結局已經相當完整,所以在這些劇本身的並沒有足夠的線索引伸續集劇,使製作組必須加入新的人物展開新的劇情。但是因為這些集的製作期都十分短的關系,使其製作缺乏劇本的沉澱和演員的調控下,加上缺乏足夠的商業性資源幫忙,導致一劇本和製作的品質都非常差。所以除非公視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時間製作續集,否則此事不應再做。
劇集長度明顯變短,但太短也不是好事。
在整理這2016年與2017年的台灣偶像劇的資料下其實不難發現,劇集長度平均大約從的1041分鐘銳減至的857分鐘。這184分鐘的分鐘的差距雖然看似是劇情只是濃縮了一點不怎麼樣,不過事實上因為電視劇的本質是需透過無數鋪陳推展劇情加上劇情轉折的處理是需要比電影花時間,所以過短的劇集長度反而會把這些的推展處理的劇情部份被刪減,例如《花甲男孩轉大人》中就因為劇集長度不夠的關系使有些劇情看得「不夠過癮」。所以平均的劇集長度應該保持在1000分鐘就可能了。
網絡平台製作劇變多,可是品質不如電視台製作劇
在不同的免費合法影音平台相繼上線後,2017年這些平台再下一成,親自製播劇集,例如《老爸上身》更是只在網路上播放的劇。可是實際上因為這些劇投入的資金明顯比正常電視台的少,加上這些劇因為在置入上缺乏競爭力引至商業性資源幫忙比其他劇低,所以品質不如電視台製作劇。
-演員:
公視雖有推出電視劇續集,可是卻並不優質
以優質見稱的公視戲劇,2017年作出的新嘗試,為兩部先前相當火紅的戲劇推出續集,分別是《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和《麻醉風暴2》。可是因為這兩劇原本的人設和背景的完整度已經十分高加上結局已經相當完整,所以在這些劇本身的並沒有足夠的線索引伸續集劇,使製作組必須加入新的人物展開新的劇情。但是因為這些集的製作期都十分短的關系,使其製作缺乏劇本的沉澱和演員的調控下,加上缺乏足夠的商業性資源幫忙,導致一劇本和製作的品質都非常差。所以除非公視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時間製作續集,否則此事不應再做。
劇集長度明顯變短,但太短也不是好事。
在整理這2016年與2017年的台灣偶像劇的資料下其實不難發現,劇集長度平均大約從的1041分鐘銳減至的857分鐘。這184分鐘的分鐘的差距雖然看似是劇情只是濃縮了一點不怎麼樣,不過事實上因為電視劇的本質是需透過無數鋪陳推展劇情加上劇情轉折的處理是需要比電影花時間,所以過短的劇集長度反而會把這些的推展處理的劇情部份被刪減,例如《花甲男孩轉大人》中就因為劇集長度不夠的關系使有些劇情看得「不夠過癮」。所以平均的劇集長度應該保持在1000分鐘就可能了。
網絡平台製作劇變多,可是品質不如電視台製作劇
在不同的免費合法影音平台相繼上線後,2017年這些平台再下一成,親自製播劇集,例如《老爸上身》更是只在網路上播放的劇。可是實際上因為這些劇投入的資金明顯比正常電視台的少,加上這些劇因為在置入上缺乏競爭力引至商業性資源幫忙比其他劇低,所以品質不如電視台製作劇。
-演員:
因為植劇場,使有實力的新演員晉升主角的機會多了
雖然植劇場系列首8部的劇在2017年終首播完結,不過就是因為其中的新演員都有不少有好的演技外,甚至一些金鐘獎都是由這些新演員獲得,使這場「溫柔革命」的成果正開始浮現,有實力的新演員晉升主角的機會多了。仍有不少演技差演員繼續當主角
基本上可以從年度評選中的就可以看到,2017年最差男女演員獲獎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跟2015年獲獎的人一模一樣,這反映這些演技差演員根本完全沒有反醒自身的演技問題,依然只利用美貌和與劇組的關系當主角,使這問題開始令我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