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台劇總評:酸甜之味 - 平穩寫實的演員劇本,卻遇上平淡的結束[6.66/10]
因為tvbs的戲劇在近年一直忽視劇本的關系,所以除這劇外要數到他們的上一部劇情『還可以』的劇,就已經要說是2015年的《 16 個夏天》了。不過這劇除了因為有這16 個夏天這編劇杜政哲因為再度與TVBS合作外,加上有《出境事務所》的導演許肇任共同合作,相信這品質可以說是有一定的保持。而整體而言這劇的的大綱確實如此,可是卻在細節上有點不夠...
劇本評價-
這是一個眾生相形式的故事,故事的核心是講述一個家庭,包括一對父母、外公、外母、長女、長女丈夫、長子、長子女友、次子和次子女友。當中這劇就是是描繪不同人事與情感的變化,包括父母的遺憾、長女因美國長大的疏遠關系、長子綁手綁腳的家庭壓力與未見終點的愛情長跑、次子的姐弟戀未婚懷孕等,使其實在每個單元中,其中一組家庭成員為主角,其他成員則為配角。所以這做法除了使了使描述的範圍變多外,也使角色的調度提高。只是在起承轉合和轉折的處理要下功夫就是了。而實際的的劇本處理如下:
-背景結構:
讚: 內容相當寫實,就好像我們周邊都會發生一樣。
讚: 整體劇情採用一個家庭眾生相的結構使能有多角度的描寫下讓事情變得更立體。
讚: 劇本的兼容性相當高,尤其不時可有即興對白使『家』的吵鬧感覺相當到位。
可: 雖然看完劇名後仍不太明內容,可是看完劇情後尚算切題。
可: 雖然劇本有把故事分成春節(冬)、清明(春)、端午(夏)、中秋(秋)四個單元,可是這些單元卻沒什麼表達性。
彈: 雖然劇中想藉由「非當事者」的OS,以旁觀眼光帶出「當事者」的狀態與戲劇情節。可是感覺卻有點像『當事者死後回憶』。
可: 收線處理一般。
彈: 中後段劇情因為一些鋪陳已經完結加上各故事線開始重新各自為政的關系使在內容不足下有點拖
彈: 鋪陳的清理度不足,尤其在中段因為這劇的主角家庭潘家實在太多人的關系,且加上需講述的層面越來越多,以及,導致這集故事的累積已經差不多到達可臨界點。
彈: 很多線例因為過快又鋪陳力度有點不足,使我未能感受他們的心理狀態。
讚: 不少情節設計都十分有巧思。
讚: 角色互動描寫不錯。
彈: 劇情點的處理非常一般,很多有張力的劇情都在最後變得平淡。
彈: 結尾是以每角色說一段話的方式可以說是既冗長又平淡效果差。
總結以上劇本評價,基本上除了我們可以看其『讚』的內容大多都是有關故事的結構的背景與劇情的大綱都是十分寫實外,『彈』的內容卻都是一些劇情的細節與轉折點過度平淡。不過在實際上讚與可的比例比彈的多下,由此看出整體劇本的品質還算可以。
讚: 內容相當寫實,就好像我們周邊都會發生一樣。
讚: 整體劇情採用一個家庭眾生相的結構使能有多角度的描寫下讓事情變得更立體。
讚: 劇本的兼容性相當高,尤其不時可有即興對白使『家』的吵鬧感覺相當到位。
可: 雖然看完劇名後仍不太明內容,可是看完劇情後尚算切題。
可: 雖然劇本有把故事分成春節(冬)、清明(春)、端午(夏)、中秋(秋)四個單元,可是這些單元卻沒什麼表達性。
彈: 雖然劇中想藉由「非當事者」的OS,以旁觀眼光帶出「當事者」的狀態與戲劇情節。可是感覺卻有點像『當事者死後回憶』。
-角色故事:
讚: 因為這劇是採用一個家庭眾生相的結構使需要描寫眾人不同的角色面對同一件事的態度,所以假若描寫的層面夠多的話,劇情便反而不需要太多。而這劇的處理就剛剛好。
可: 每集進度雖然在前段不錯,可是在後段卻變得有點拖。
可: 劇情完整度與故事的分量平均度還算可以。讚: 角色解釋度相當全面,且都相當立體分明。
讚: 背景氛圍平衡不錯,尤其是『家』的吵鬧感十足。讚: 因為這劇是採用一個家庭眾生相的結構使需要描寫眾人不同的角色面對同一件事的態度,所以假若描寫的層面夠多的話,劇情便反而不需要太多。而這劇的處理就剛剛好。
可: 每集進度雖然在前段不錯,可是在後段卻變得有點拖。
可: 劇線節奏只是一般,雖在前段相當還算可以,可是在中後段卻明顯比較慢。
可: 故事情節篇排只是普通,因為這劇看完後給我感覺首段的劇情線的劇情是最強而尾段是最弱的倒轉三角設計。
可: 收線處理一般。
彈: 中後段劇情因為一些鋪陳已經完結加上各故事線開始重新各自為政的關系使在內容不足下有點拖
彈: 鋪陳的清理度不足,尤其在中段因為這劇的主角家庭潘家實在太多人的關系,且加上需講述的層面越來越多,以及,導致這集故事的累積已經差不多到達可臨界點。
彈: 很多線例因為過快又鋪陳力度有點不足,使我未能感受他們的心理狀態。
彈: 劇情對童曉媛的心態描寫依然未到位,加上小齊「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描寫應可有更好的處理,使其在尾段相當重要的第三者的子線塑造不佳。
-劇情細節:
讚: 開劇處理不錯,有把家的實況確實地描寫出來。
讚: 角色互動描寫不錯。
彈: 劇情點的處理非常一般,很多有張力的劇情都在最後變得平淡。
彈: 結尾是以每角色說一段話的方式可以說是既冗長又平淡效果差。
總結以上劇本評價,基本上除了我們可以看其『讚』的內容大多都是有關故事的結構的背景與劇情的大綱都是十分寫實外,『彈』的內容卻都是一些劇情的細節與轉折點過度平淡。不過在實際上讚與可的比例比彈的多下,由此看出整體劇本的品質還算可以。
角色評價-以下是各個主要角色的評級及短評:
(評級最高為A+,最差為F-,C-或以上為及格)
- 高重要性
賀一航[潘達雄]_ B評級: 有把他所屬的角色本質做到確實滿到位,只是劇本問題使她未有時間演出更多角色的內心世界。
柯淑勤[張齡齡]_ B評級: 有把角色的態度帶出來,只是劇本問題使她未有時間演出更多角色的內心世界。
六月[潘智恩]_ B+評級: 演出不錯,不過他除了有把角色的特性發揮,在接受家的改變演出更是相當好。
張書豪[潘智齊]_ B-評級: 他戲路非常適合這角色外,前中段演出還算不錯,只是在後段因為劇本的問題使他的內心世界相當模糊以致與其它主角的互動有點不明。
黃遠[潘智剛]_ B-評級: 大致他角色的劇情點都做到應有的要求,只是口條尚有改善空間。
林予晞[周怡丹]_ B+評級: 她終於選對她應演的角色種類了,雖然這角色的事她應該都未有親身經歷,不過演出卻相當沉實。
張翰[徐岳]_ B評級: 表現穩定,有把角色的態度帶出來,只是戲份略少。
- 中重要性
方志友[羅寶如]_ B評級: 情緒算到位,可是他的他的戲份有點不足以致有些表達略少。
A'N'D-宇宙 林思宇[童曉媛]_ C- 評級:雖然她在這劇的表現勉強合格,可是這卻是所有演員中最低分的,這除是劇本的問題是有點關系外,她的心態描寫演出因為過於表面使未能到位。
哈孝遠[壯壯]_ B評級:演出還可以,雖然這的角的劇情實在不多,不過他卻有把角色中和作用的特性發揮,演技也夠放。
- 前期準備- 低重要性
哈孝遠[壯壯]_ B評級:演出還可以,雖然這的角的劇情實在不多,不過他卻有把角色中和作用的特性發揮,演技也夠放。
總結以上劇本評價,除了劇本因為一些細節的問題使一部份角色未能有更多空間和時間展現內心世界使並無角色A-以上的成績外,後段劇情更加上林思宇的演出使情況更糟。不過幸好其餘方面其實都是不錯的,尤其是高重要性的角色都獲得B-以上的成績。使整體劇本的品質仍算可以。
幕後製作短評-以下是我對此劇製作品質的點評:
幕後製作短評-以下是我對此劇製作品質的點評:
讚: 場景品質相當寫實。
- 拍攝處理
讚: 鏡頭品質還算不錯。
可: 鏡頭處理還算可以。可: 節奏的控制一般到位。
彈: 寶如和小齊在分開兩地時使用的處理VR不太好
彈: 產品置入的明顯度的問題有些嚴重
- 後期製作讚: 剪接處理還到位。
讚: 配樂和音效處理還算不錯,最多只能有助提升約15%的品質。
總結製作品質的點評,雖然大部份的點評都不錯,只是被我批評的二點明顯是硬置入做成的問題,令整體有扣了一些分數。
評分:劇本6/10 演出7.5/10 製作5.5/10
總分:[6.66/10]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running man PD製作組的十大罪狀
曾經,running man是一部在韓國擁有極高人氣的綜藝節目,可是現在的收視卻依舊不振。正如我以前RM兩大的資產「成員間的互動」和「製作組的創意」來說,在新加入的全昭旻基本上替補了Gray離開的位置使其實「成員間的互動」已大致有改善下,但現時「製作組()的創意」卻依然處於低水平,所以以下便是我歸納出製作做的十大罪狀。
1. 沒有設計撕名牌類的招牌遊戲
相信大部份愛看RM的人也同樣是最愛當中的招牌遊戲撕名牌的,我們當然明白現時的主持因為年紀漸長的關系使這身體要求極高的遊戲已不能經常在節目中出現,可是製作組現時的處理方法不但沒有把撕名牌採用次數減少(其實每個月一次便可)或者是調整遊戲的方式而是把整個撕名牌砍掉外,且卻沒有一個同等高獨特性的遊戲取代(丟鞋子並不是),這確實使好像一間菜沒了招牌菜一樣。
2. 沒有突發事件的處理執行力
基本上我們可以從第345-346集危險的女神中張度妍、金鐘國和李光洙的濟州島隊遠行就可以看到,製作組設計主持一些機車又不穩定的抓章魚任務的時候,但因為天氣的影響下無法進行,可是最後卻只是隨便穿潛水裝買章魚拉麵便完成任務,可見製作組基本上完全沒有突發事件的處理執行力。
3. 沒有新意遊戲過度重複
簡單來說輪盤、黑箱、丟鞋等的遊戲在近期一再再再重複,老實說這些遊戲的梗經已用完了,難道不能玩別的嗎?
4. 沒有充足測試所有任務遊戲
10. 有沒弄好節目的品質下卻不斷分散主持出國
老實說在現時的收視仍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我實在不明白製作組卻增加人數他卻會有比以往更多的製作費,可以製作組卻竟然不是利用這資金提升場面和設計的品質,卻不斷分散主持出國,真的令我費解!!
1. 沒有設計撕名牌類的招牌遊戲
相信大部份愛看RM的人也同樣是最愛當中的招牌遊戲撕名牌的,我們當然明白現時的主持因為年紀漸長的關系使這身體要求極高的遊戲已不能經常在節目中出現,可是製作組現時的處理方法不但沒有把撕名牌採用次數減少(其實每個月一次便可)或者是調整遊戲的方式而是把整個撕名牌砍掉外,且卻沒有一個同等高獨特性的遊戲取代(丟鞋子並不是),這確實使好像一間菜沒了招牌菜一樣。
2. 沒有突發事件的處理執行力
基本上我們可以從第345-346集危險的女神中張度妍、金鐘國和李光洙的濟州島隊遠行就可以看到,製作組設計主持一些機車又不穩定的抓章魚任務的時候,但因為天氣的影響下無法進行,可是最後卻只是隨便穿潛水裝買章魚拉麵便完成任務,可見製作組基本上完全沒有突發事件的處理執行力。
3. 沒有新意遊戲過度重複
簡單來說輪盤、黑箱、丟鞋等的遊戲在近期一再再再重複,老實說這些遊戲的梗經已用完了,難道不能玩別的嗎?
4. 沒有充足測試所有任務遊戲
對於一個遊戲節目來說因為遊戲的測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從第343集中最後一名的尋找車票懲罰就可以看到,金鐘國和全昭旻只需5分鐘內便找到車票立刻回家,這顯然是沒有充足測試所有任務遊戲下做成這完全不像是懲罰的結果。
5. 沒有單集的故事性和整體性
5. 沒有單集的故事性和整體性
事實上對一個每週只有一集的遊戲節目來說,以集作為單位完成一場遊戲(非策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其實這遊戲與遊戲間其實因為連貫性不太會使觀眾會因為上集遊戲好看而繼續看下集外,這也使觀眾不用揪心等待下一集去知道結果 。而以往的集數又一直都是這樣,可以近期製作組卻設計成並非如此,使這沒有了單集的故事性和整體性
6. 來亂的最後反轉
6. 來亂的最後反轉
事實上遊戲節目是可以進行最後反轉的,可是在最後反轉前都必需要有一定的鋪陳(例如背後任務),可是現時製作組有不少集的最後反轉卻是在最後硬加插一個小遊戲,這除了使整集的完整體性破破壞外,也使因為原本理應是落敗變成沒事而感到「來亂」。
7. 缺乏把主持定位的能力
事實上因為RM主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而這麼特質再加上在不同的遊戲及處境的互動分工所製造的化學作用就是RM多年的都是那麼吸引的原因。所以與些同時製作組也需設計一些令配合成員產生化學作用的遊戲和橋段(如背叛者、時間),可是現時製作組的設計根本是完全沒有顧及這點,只是把一個又一個的策劃硬推出來。
8. 沒有嚴格執行規則
基本上我們可以從第233集的R其林的祕密一開頭可以看到,當完成分組遊戲導致金鐘國那組得不到尹普美後,哈哈便起哄要求轉組員,而以往製作組一貫因為視這為製造更多效果的因由使會都會嚴格執行規則,可是這次卻竟然答應換組員的要求,使有些效果會因此付諸演水。
9. 無限迴轉的策劃
老實說不斷迴轉7集從出發加上2集的Global Race已經夠長了,殊不知之後還弄一個特性完全相同的國民推薦計畫使不但策劃的內外都出現迴轉,難道製作就是沒有那些新意嗎?7. 缺乏把主持定位的能力
事實上因為RM主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而這麼特質再加上在不同的遊戲及處境的互動分工所製造的化學作用就是RM多年的都是那麼吸引的原因。所以與些同時製作組也需設計一些令配合成員產生化學作用的遊戲和橋段(如背叛者、時間),可是現時製作組的設計根本是完全沒有顧及這點,只是把一個又一個的策劃硬推出來。
8. 沒有嚴格執行規則
基本上我們可以從第233集的R其林的祕密一開頭可以看到,當完成分組遊戲導致金鐘國那組得不到尹普美後,哈哈便起哄要求轉組員,而以往製作組一貫因為視這為製造更多效果的因由使會都會嚴格執行規則,可是這次卻竟然答應換組員的要求,使有些效果會因此付諸演水。
9. 無限迴轉的策劃
10. 有沒弄好節目的品質下卻不斷分散主持出國
老實說在現時的收視仍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我實在不明白製作組卻增加人數他卻會有比以往更多的製作費,可以製作組卻竟然不是利用這資金提升場面和設計的品質,卻不斷分散主持出國,真的令我費解!!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台劇總評:通靈少女 - 只是中規中矩的一部作品[6/10]
《通靈少女》的重編自同一編導的在2013年於公共電視學生劇展播出的《神算》短片作品,當中跟前作不同的除了是從片長30多分鐘擴展至6集每集約45分鐘的作品外,這劇的更是因為是HBO Asia首部與台灣影視圈合作的作品使演員和拍攝質感也變得不一樣。可是對我看完這劇後卻認為只是一般...
劇本評價-
基本上這劇是重編短片《神算》下,使這劇基本上都是以靈媒索非亞的故事作為女主角的藍本的虛構故事。只不過因為這劇的長度是原短片超過8倍的關係,使這劇除了一般原有的宮廟通靈劇情外。也會有講述更多女主角在當時少女時期的成長心態描寫。所以這劇會比原短片的劇情核心多了不少學校的劇情下,導致這劇在處理劇本在宮廟與學校時必特點處理這兩方面的平衡,而實際的的劇本處理如下:
讚: 故事能利用這事件伸延令女主角有更多新的對人生的想法外,各集主旨也相當清晰。
可: 角色解釋度雖然不足,不過都尚算相當立體分明。
可: 劇情完整度和收線處理都只是得非常一般。
彈: 女主角靈媒的通靈的手法比例和忙碌感也大幅減少使明顯沒沒原作《神算》的寫實。
雖然這劇是以單元分集的方式顯示劇情,可是實際上因為單集的時間只有約45分鐘但每單元卻都包含一大一中的故事線的關系,使做成以下影響:
角色評價-以下是各個主要角色的評級及短評:
(評級最高為A+,最差為F-,C-或以上為及格)
- 高重要性
幕後製作短評-以下是我對此劇製作品質的點評:
- 前期準備
讚: 場景品質十分寫實。
- 拍攝處理
- 後期製作讚: 配樂和音效處理不錯,能有助提升15%-30%的品質。
總結:雖然這劇並不差,不過簡單來說假如要我從選擇原作的《神算》和這部作品《通靈少女》中二選其一的話,因為後者的寫實度、完整性甚至是角色與劇情的刻劃都不及前者,所以我肯定會選擇《神算》的,所以這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一部作品。
評分:劇本5.5/10 演出6.5/10 製作6/10
劇本評價-
基本上這劇是重編短片《神算》下,使這劇基本上都是以靈媒索非亞的故事作為女主角的藍本的虛構故事。只不過因為這劇的長度是原短片超過8倍的關係,使這劇除了一般原有的宮廟通靈劇情外。也會有講述更多女主角在當時少女時期的成長心態描寫。所以這劇會比原短片的劇情核心多了不少學校的劇情下,導致這劇在處理劇本在宮廟與學校時必特點處理這兩方面的平衡,而實際的的劇本處理如下:
-背景結構:
讚: 劇名簡單直接,相當切題。讚: 題材選用台灣的宮廟文化夠本土外,使用通靈這不可見的背景也是令人充滿可塑性。
可: 這劇核心雖然清晰,可是主旨和劇情的目的卻不太清楚。
可: 因為通靈直至現在還沒有完整的科學證據,使我無法理解這劇的女主角的精神狀態下,令合理度只是一般。
可: 劇本質感只是一般,因劇為這劇經常要在宮廟與學校間兩邊走的雙背景下,加上這兩背景基本上除了主角外沒有其他的背景人物都沒什麼連接,使不時為了推進某一背景的劇情時使另一背景的劇情被忽略了可: 因為通靈直至現在還沒有完整的科學證據,使我無法理解這劇的女主角的精神狀態下,令合理度只是一般。
-角色故事:
讚: 背景氛圍平衡還算不錯,因為通靈的比例是十分足夠的。讚: 故事能利用這事件伸延令女主角有更多新的對人生的想法外,各集主旨也相當清晰。
可: 角色解釋度雖然不足,不過都尚算相當立體分明。
可: 劇情完整度和收線處理都只是得非常一般。
彈: 女主角靈媒的通靈的手法比例和忙碌感也大幅減少使明顯沒沒原作《神算》的寫實。
雖然這劇是以單元分集的方式顯示劇情,可是實際上因為單集的時間只有約45分鐘但每單元卻都包含一大一中的故事線的關系,使做成以下影響:
- 可: 每集進度和劇線節奏因為以單元分集的方式顯示劇情加上時間的限制使變得偏快
- 彈: 角色解釋度基本上非常不足,因為基本上所有角色的背景都沒有說明。
- 彈: 每集只能講述故事最主要的內容,使一些使故事更完滿的鋪陳劇情未能表述。
- 彈: 女主角「上班」當靈媒的靈異劇情比例和氛圍都失衡。
可: 開劇中規中矩,因為進度實在過快。
讚: 不少情節設計都尚算有趣。
讚: 不少情節設計都尚算有趣。
讚: 角色互動的設計還算不錯。
彈: 最重要的劇情男主角車禍身亡事件的呈現因為無震撼性加上設計不足,使突然轉至教會喪禮的時候突然一時有點無法融入劇情。
總結以上劇本評價,基本上除了大部份的問題評價都是因為片長關系做成外,其他的點評的比例都相當平均。整體劇本只是一般。
角色評價-以下是各個主要角色的評級及短評:
(評級最高為A+,最差為F-,C-或以上為及格)
- 高重要性
郭書瑤[謝雅真]_B+評級: 演技還不錯,有把所演角色的態度帶出來,有把故事主軸的地位演到位。
陳慕義[金勝在]_B+評級: 演出不錯,作為主角助力及背景推展的角色,除了有把角色的特性發揮外,對角色的收放也是恰到好處。
- 中重要性陳慕義[金勝在]_B+評級: 演出不錯,作為主角助力及背景推展的角色,除了有把角色的特性發揮外,對角色的收放也是恰到好處。
蔡凡熙[何允樂]_B-評級: 演技還好,有把所演角色的態度帶出來,只是因為後期劇情問題使他的心態不夠完整。
- 低重要性
鄭茵聲[黃巧薇]_B評級: 演出中規中矩,雖然她對閨蜜的基本態度上尚算有做到,可是在
尚有劇情的互動不少改善空間。
謝翔雅[張念文]_B評級: 表現穩定,有把角色的個性帶出來。可是因為劇情的不足導致她的心態不夠完整。
總結角色短評,基本上雖然所有演員都是在有及格以上的品質,可以主要因為劇本的劇情不足的關系導致這些演員未能有最優的表現,不過整體演員演出來說其實還算可以。
- 低重要性
鄭茵聲[黃巧薇]_B評級: 演出中規中矩,雖然她對閨蜜的基本態度上尚算有做到,可是在
尚有劇情的互動不少改善空間。
謝翔雅[張念文]_B評級: 表現穩定,有把角色的個性帶出來。可是因為劇情的不足導致她的心態不夠完整。
總結角色短評,基本上雖然所有演員都是在有及格以上的品質,可以主要因為劇本的劇情不足的關系導致這些演員未能有最優的表現,不過整體演員演出來說其實還算可以。
幕後製作短評-以下是我對此劇製作品質的點評:
- 前期準備
讚: 場景品質十分寫實。
- 拍攝處理
讚: 鏡頭品質還算不錯。
讚: 鏡頭處理還算到位。讚: 轉場處理相當順暢。
可: 從原作經「國際化」的調整後,定調除了沒原作的寫實。
彈: 男主角車禍身亡事件的呈現因為無震撼性而使這最重要的轉折點完全失敗。
彈: 男主角車禍身亡事件的呈現因為無震撼性而使這最重要的轉折點完全失敗。
可: 剪接處理尚有改進空間。
總結製作品質的點評,雖然讚的比例確實較多,可是實際上因為可或彈的部份其實比讚的部份對整劇有更大的影響,令整體還是一般。
總結:雖然這劇並不差,不過簡單來說假如要我從選擇原作的《神算》和這部作品《通靈少女》中二選其一的話,因為後者的寫實度、完整性甚至是角色與劇情的刻劃都不及前者,所以我肯定會選擇《神算》的,所以這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一部作品。
評分:劇本5.5/10 演出6.5/10 製作6/10
總分:[6/10]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劇論]什麼是三立式愛情劇?
自從《國民英雄》開劇的失敗開始使三立從這數年來因為一直不敢再創新的關系,令他們大部份的偶像劇都是就算任何的類型最後都會變成愛情線為主。做成產生我所謂的「三立式愛情劇」,這篇的戲劇理論就簡單地講述一下這類劇一般的結構:
1. 正常開劇:
基本上這類劇的結構性階段在不會太差,因為通常劇組在這階段花費的心機和資金是最多的,所以劇情會相當很快讓觀眾明白該劇講的主題或背景外,有些劇在這階段的時候還會非常強調甚至置入劇名到對白上。
2. 故弄玄虛:
當結構性階段完結正式進入劇情的時候劇情進度一般會有所減慢外,劇情也會製作一至數條橫跨整劇的有關該劇故事主題的劇線鋪陳,以使觀眾在劇集品質降低的情況時仍時以『想看完整個故事』的理由看這劇。
3. 劇情轉向:
事實上在劇線鋪陳的故事線中,必定有至少一條線包含男主角對上女主角的愛情線,不論是什麼種類和型式的劇情都會有。而除非這劇的主題已經是愛情,否則在劇初這些愛情的劇情並不多。可是隨著主要的鋪陳完成後,會看到以故事線主題或背景的發展其實會漸漸越來越少,而取而代之的就會是這主角的愛情線。
4. 愛情時間:
當劇情轉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轉向至主角的愛情線的愛情線時,基本上就可以說是已經進入了三立式愛情劇中最重要的「愛情時間」,有這時間中除了會是一些「曖昧、交往、分離、復合」的愛情劇情外,其他的主要劇情基本上都會進行減慢故事的速度甚至是凍結故事的方式處理,所在基本上這部份以除了愛情的實際故事會變得不多,有些劇甚至會在整集的劇情中完全操作愛情線而毫不題及實際故事的劇情,所以因為做成劇情非常拖。
5.草草收尾:
因為三立式愛情劇是使用非常長時間講述愛情內容的關系,所以都會通常使實際上真正故事的劇情並不足。所以不少這類劇在完結的數集前,都會以『衝劇情』的方式不斷發展真正故事劇情直至結尾。可是事實上這種方式不但沒有足夠的時間作鋪陳與處理一些需要時間發展劇情外,且加上因為這類劇的愛情線在未到結局都不會完結使仍需給予時間,使最終劇情都只能草草收尾作結。
1. 正常開劇:
基本上這類劇的結構性階段在不會太差,因為通常劇組在這階段花費的心機和資金是最多的,所以劇情會相當很快讓觀眾明白該劇講的主題或背景外,有些劇在這階段的時候還會非常強調甚至置入劇名到對白上。
2. 故弄玄虛:
當結構性階段完結正式進入劇情的時候劇情進度一般會有所減慢外,劇情也會製作一至數條橫跨整劇的有關該劇故事主題的劇線鋪陳,以使觀眾在劇集品質降低的情況時仍時以『想看完整個故事』的理由看這劇。
3. 劇情轉向:
事實上在劇線鋪陳的故事線中,必定有至少一條線包含男主角對上女主角的愛情線,不論是什麼種類和型式的劇情都會有。而除非這劇的主題已經是愛情,否則在劇初這些愛情的劇情並不多。可是隨著主要的鋪陳完成後,會看到以故事線主題或背景的發展其實會漸漸越來越少,而取而代之的就會是這主角的愛情線。
4. 愛情時間:
當劇情轉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轉向至主角的愛情線的愛情線時,基本上就可以說是已經進入了三立式愛情劇中最重要的「愛情時間」,有這時間中除了會是一些「曖昧、交往、分離、復合」的愛情劇情外,其他的主要劇情基本上都會進行減慢故事的速度甚至是凍結故事的方式處理,所在基本上這部份以除了愛情的實際故事會變得不多,有些劇甚至會在整集的劇情中完全操作愛情線而毫不題及實際故事的劇情,所以因為做成劇情非常拖。
5.草草收尾:
因為三立式愛情劇是使用非常長時間講述愛情內容的關系,所以都會通常使實際上真正故事的劇情並不足。所以不少這類劇在完結的數集前,都會以『衝劇情』的方式不斷發展真正故事劇情直至結尾。可是事實上這種方式不但沒有足夠的時間作鋪陳與處理一些需要時間發展劇情外,且加上因為這類劇的愛情線在未到結局都不會完結使仍需給予時間,使最終劇情都只能草草收尾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