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2014 - DataTriG 數據觸發³分析網

演藝人進言

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台灣偶像劇整體分析報告2013

1月 31, 2014 0
2013年已經過去,雖然台灣偶像劇品質有比2012年高,但有些整體性的問題除未解決外還變得更嚴重,以下就是我從劇本,製作,演員三方面的分析




製作:「偶像劇」三字被濫用,令品質下降
其實2013年的偶像劇的製作品質除了小部份外期他整體品質並不差,但是近年有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都亂被用「偶像劇」或是「台灣偶像劇」作簡介或宣傳,例如一些超過60集的週一至週四/五的以連續劇包裝的劇,一些除了少量台灣演員外其他演員和製作風格都不屬於台灣的劇和主角以老年人為主而非偶像劇演員演的劇都被人以「偶像劇」亂用,令少看這類劇的人以為「偶像劇」的品質不好以致名聲弄壞。所以我認為這對偶像劇須要有基本的定義。所以以下是我對台灣偶像劇或其他地區偶像劇的鑑別:(下列要求打台灣代入其他地區便可)
首播地區為台灣[確保是台灣製作]
首播時間為晚上[確保是重點製作]
拍攝地區包含台灣[確保是台灣製作]
超過70%演員是台灣人[確保是台灣製作]
總長度在2250分鐘以下[確保精緻性]
大部份主角年齡須在39歲或以下[確保主角不會太老和以青少年為主要收視對象]
另外,因為偶像劇的發源地是在台灣,所以只有「台灣偶像劇」才可叫「偶像劇」,而其他地區的就必須冠地區名,如「中國偶像劇」或「中台偶像劇」。所以依以上鑑別,2013年的偶像劇只有27部(只計數於2013-01-01至2013-12-31首播完結的劇)包括:
《白色之戀》《我租了一個情人》《課間好時光一年二班第二季》《終極一班2》《含苞欲墜的每一天》《金大花的華麗冒險》《美人龍湯》《K歌·情人·夢》《大紅帽與小野狼》《惡男日記》《借用一下你的愛》《遇見幸福300天》《求愛365》《幸福蒲公英》《原來是美男》《沒有名字的甜點店》《我愛幸運七》《愛情急整室》《真愛黑白配》《就是要你愛上我》《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終極一班3》《逆光青春》《PMAM》《飛越龍門客棧》《我愛你愛你愛我》《刺蝟男孩》

劇本:「老梗」不管用了
以往,偶像劇都會使用一些關鍵性的轉折點作劇情轉向或加強劇情,都會不斷重複而型成「老梗」,例如:壞升降機、突然失蹤尋人、唔撞唔吻等的劇情。但是近年那些「老梗」重複度過於嚴重,這除了會令觀眾沉悶外,更大的問題是劇情後續會被很容易地被觀眾猜到,令新鮮感和期待漸漸缺乏。另外,這些「老梗」並不局限於劇情,更擴展至劇中的重至角色,全因近年偶像劇都不明白為什麼編劇那麼喜歡把女主角寫成那麼白目,這類劇通常都寫得不好,更甚的是看這類劇時令我感到『好像當觀眾是白目的』。所以「老梗」真的再用下去會變成「死梗」。所有希望將來的偶像劇能多發揮一些新意,不要不斷重複

演員:演員是有的,但無法接班
屈指一算,台灣偶像劇成為正式劇種已經超過14年了。那些第一代的偶像劇演員已經從十尾至二十多歲的主角都長至二尾三十多歲,那麼「接班」的問題就漸漸出現。雖然陸續有演員演偶像劇甚至是成為主角,但現在依然無法「接班」。全因現時的選角除了沿用一些舊有偶像劇的主角當主角外,其餘大部份都是找一些稍有名氣的人去當主角,這方法雖然可能被製作組認為這可吸引觀眾的注意,但實際在數據上並沒有支持這個看法。更甚的是那些製作組可能忽略了一個演員最需要的「演技」,由於大部份稍有名氣的人都沒有經過海選,所以他們大部份都不是天材型演員,也由於是指名關系角色的性格也與演員不一樣。除非那演員是天材型演員或者是演員和角色的性格一樣,其它演員都須要演技演出,而演技是須要時間作摸索和訓練和經一些戲劇拍攝經驗增加所以他們既不是天材型演員,也角色的性格不同,經驗也不足,演技就會有很大機會「出事」,也連接著收視會不好,也連接製作公司可能不再找那演員......。所以我認為現時的選角是現時的「接班」甚至是做成品質的一大問題。
但其實要解決這問題並不難,只要有一個升級制便可,首先找一些稍有名氣的人去只能當女配角(非女二)作經驗,當這角色受到觀眾的喜愛或者受其他製作團隊認可的話方可演主角群的角色,另外若這的人是天材型演員或者是演員和角色的性格一樣者就不用依這個升級制走便可當應有的角色。這個方式還可把現有長久在二線的實力派配角演員找出,且可做到「接班」的效果。
Read More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台劇總評:愛的生存之道 - 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姊妹劇[6.66/10]

1月 19, 2014 0
自從《我可能不會愛你》以後,這類結構的戲劇也多了不少,但品質都不是很好。而《愛的生存之道》就正由這團隊製作。從劇名的「愛」字可以看出這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姊妹劇,且這劇有瞿友寧負責開頭部份(源自製作特輯)和作指導李青蓉作導演下。雖然這劇的品質沒有到達《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等級,但依然相當接近



([你]=我可能不會愛你,[道]=愛的生存之道)

雖然這劇是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主題相近,但相似性是否會很高呢?先說一下角色的分別:
紀安蕾這個角色是[道]劇的女一背景跟[你]劇的女一程又青差不多,有初老,工作已經有一點成就,還有一個相識多年的人,但當初愛的人並不是男一的[道]黃以康/[你]李大仁,而是男二的何偉霆
黃以康這個角色是[道]劇的男一背景跟[你]劇的李大仁也相近,有事業,有愛的很久的人,只不過這個人是女二沈海倫,另外,雖然這角色的性格與李大仁一樣都是一個溫和謙遜的人,但他做起事來比李大仁較為果斷。
何偉霆這個角色是[道]劇的男二雖然他的性格[你]劇的男二丁立威的性格相近,但他們事業上有很大分別(何偉霆是旅行家,丁立威是富家)。但他也對愛的人非常專一。所以我認為他有點像[你]劇的李大仁加上丁立威的混合版
沈海倫這個角色是[道]劇的女二雖然她在事業上[你]劇的女二林美琪不同。但是她們的性格卻相當接近。且們都一見鍾情,只是[道]劇是對何偉霆成功但[你]劇卻失敗。
從以上可確實看出[道]劇四大要角雖然除了在某背景或性格部份[你]劇只是有點類似,但核心部份『愛』的人和主題都不同。[你]劇的主題是如何去面對和接受真正的自已和對人的,而[道]劇的主題只是講述如何處理我你他的『愛』。所以[道]劇其實比[你]劇講的主題更集中,而在劇情和角色上都有類似的情況下可以總結出這是與[你]劇的姊妹劇。所以由於我界定此劇是[你]劇的姊妹劇的關系,所以以下的評估都會使用[你]劇作比較參考。


劇本評價-
雖然這劇的主題更為集中,故事的主線劇情簡單易明,但編劇功力很比[你]劇低,原因有以下三點:
1.每集結構性不足,因為雖然這劇每集都有一標題,把未能把每集的重點明顯帶出
2.關鍵劇情引發性不足,未能提一些關鍵劇情引發爆炸性,例如生病
3.結局幾乎完全弄壞
但除以上重點問題外,這劇繼承了[你]劇的劇本優點,還有以下優點
1.每一小節有一小標題
2.劇情較寫實
3.成功把兩個李大仁折開再轉化
總結劇本評價,雖然大綱寫得不錯,但劇本功力不足,整體上還算可以

角色評價-以下是主要角色的短評:
隋棠[紀安蕾]: 雖然我認為這個角色量身訂做給隋棠演的,但在某些關鍵劇情的演技尚有不足,總括而言這角色尚算可以
楊祐寧[黃以康]: 這角色演得還算不錯,只是這角色欠缺一些真正的爆發點
莊凱勛[何偉霆]:  演得有些模糊,無法令我更了解他演對紀安蕾和沈海倫情感
謝沛恩[沈海倫]:  演技屬於不過不失,但在後期何偉霆離開後演技的力度有點模糊
小嫻[Tiffany]: 這演員演得有些模糊,且安蕾的三姊妹中最不像老朋友的,反而更像的是舊而友好的同事,尤其在對戲上
郭鑫[阿泰]: 尚算可以,只是因為劇情的關系無法令我更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張家慧[羅家怡]: 這演員演得有些模糊,且安蕾的三姊妹上有點不像老朋友,尤其在對
徐詣帆[文哥]: 尚算可以,只是因為劇情的關系無法令我更了解他對家怡的愛
總結角色評價,雖然這劇比[你]劇的演員的演技只有八成,但還算可以

幕後製作短評-這劇的拍攝和製作完全繼承了[你]劇的品質,非常不錯,唯導導的經驗還是不足,有些核心劇情未能做到最好,整體上還算不錯

總結:這劇可以稱得上是李大仁的2.0篇,把原有的李大仁折開再轉化,但可能是在瞿友寧導體「訓練班底」的情況下,這劇的的品質只有[你]劇的八成,但還算不錯。

評分:劇本6.5/10 演出6.5/10 製作7/10
總分:6.66/1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