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已經過去,雖然台灣偶像劇品質有比2012年高,但有些整體性的問題除未解決外還變得更嚴重,以下就是我從劇本,製作,演員三方面的分析
製作:「偶像劇」三字被濫用,令品質下降
其實2013年的偶像劇的製作品質除了小部份外期他整體品質並不差,但是近年有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都亂被用「偶像劇」或是「台灣偶像劇」作簡介或宣傳,例如一些超過60集的週一至週四/五的以連續劇包裝的劇,一些除了少量台灣演員外其他演員和製作風格都不屬於台灣的劇和主角以老年人為主而非偶像劇演員演的劇都被人以「偶像劇」亂用,令少看這類劇的人以為「偶像劇」的品質不好以致名聲弄壞。所以我認為這對偶像劇須要有基本的定義。所以以下是我對台灣偶像劇或其他地區偶像劇的鑑別:(下列要求打台灣代入其他地區便可)
總長度在2250分鐘以下[確保精緻性]
大部份主角年齡須在39歲或以下[確保主角不會太老和以青少年為主要收視對象]
另外,因為偶像劇的發源地是在台灣,所以只有「台灣偶像劇」才可叫「偶像劇」,而其他地區的就必須冠地區名,如「中國偶像劇」或「中台偶像劇」。所以依以上鑑別,2013年的偶像劇只有27部(只計數於2013-01-01至2013-12-31首播完結的劇)包括:
《白色之戀》《我租了一個情人》《課間好時光一年二班第二季》《終極一班2》《含苞欲墜的每一天》《金大花的華麗冒險》《美人龍湯》《K歌·情人·夢》《大紅帽與小野狼》《惡男日記》《借用一下你的愛》《遇見幸福300天》《求愛365》《幸福蒲公英》《原來是美男》《沒有名字的甜點店》《我愛幸運七》《愛情急整室》《真愛黑白配》《就是要你愛上我》《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終極一班3》《逆光青春》《PMAM》《飛越龍門客棧》《我愛你愛你愛我》《刺蝟男孩》
劇本:「老梗」不管用了
以往,偶像劇都會使用一些關鍵性的轉折點作劇情轉向或加強劇情,都會不斷重複而型成「老梗」,例如:壞升降機、突然失蹤尋人、唔撞唔吻等的劇情。但是近年那些「老梗」重複度過於嚴重,這除了會令觀眾沉悶外,更大的問題是劇情後續會被很容易地被觀眾猜到,令新鮮感和期待漸漸缺乏。另外,這些「老梗」並不局限於劇情,更擴展至劇中的重至角色,全因近年偶像劇都不明白為什麼編劇那麼喜歡把女主角寫成那麼白目,這類劇通常都寫得不好,更甚的是看這類劇時令我感到『好像當觀眾是白目的』。所以「老梗」真的再用下去會變成「死梗」。所有希望將來的偶像劇能多發揮一些新意,不要不斷重複。
演員:演員是有的,但無法接班
製作:「偶像劇」三字被濫用,令品質下降
其實2013年的偶像劇的製作品質除了小部份外期他整體品質並不差,但是近年有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都亂被用「偶像劇」或是「台灣偶像劇」作簡介或宣傳,例如一些超過60集的週一至週四/五的以連續劇包裝的劇,一些除了少量台灣演員外其他演員和製作風格都不屬於台灣的劇和主角以老年人為主而非偶像劇演員演的劇都被人以「偶像劇」亂用,令少看這類劇的人以為「偶像劇」的品質不好以致名聲弄壞。所以我認為這對偶像劇須要有基本的定義。所以以下是我對台灣偶像劇或其他地區偶像劇的鑑別:(下列要求打台灣代入其他地區便可)
首播地區為台灣[確保是台灣製作]
首播時間為晚上[確保是重點製作]
首播時間為晚上[確保是重點製作]
拍攝地區包含台灣[確保是台灣製作]
超過70%演員是台灣人[確保是台灣製作]總長度在2250分鐘以下[確保精緻性]
大部份主角年齡須在39歲或以下[確保主角不會太老和以青少年為主要收視對象]
另外,因為偶像劇的發源地是在台灣,所以只有「台灣偶像劇」才可叫「偶像劇」,而其他地區的就必須冠地區名,如「中國偶像劇」或「中台偶像劇」。所以依以上鑑別,2013年的偶像劇只有27部(只計數於2013-01-01至2013-12-31首播完結的劇)包括:
《白色之戀》《我租了一個情人》《課間好時光一年二班第二季》《終極一班2》《含苞欲墜的每一天》《金大花的華麗冒險》《美人龍湯》《K歌·情人·夢》《大紅帽與小野狼》《惡男日記》《借用一下你的愛》《遇見幸福300天》《求愛365》《幸福蒲公英》《原來是美男》《沒有名字的甜點店》《我愛幸運七》《愛情急整室》《真愛黑白配》《就是要你愛上我》《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終極一班3》《逆光青春》《PMAM》《飛越龍門客棧》《我愛你愛你愛我》《刺蝟男孩》
劇本:「老梗」不管用了
以往,偶像劇都會使用一些關鍵性的轉折點作劇情轉向或加強劇情,都會不斷重複而型成「老梗」,例如:壞升降機、突然失蹤尋人、唔撞唔吻等的劇情。但是近年那些「老梗」重複度過於嚴重,這除了會令觀眾沉悶外,更大的問題是劇情後續會被很容易地被觀眾猜到,令新鮮感和期待漸漸缺乏。另外,這些「老梗」並不局限於劇情,更擴展至劇中的重至角色,全因近年偶像劇都不明白為什麼編劇那麼喜歡把女主角寫成那麼白目,這類劇通常都寫得不好,更甚的是看這類劇時令我感到『好像當觀眾是白目的』。所以「老梗」真的再用下去會變成「死梗」。所有希望將來的偶像劇能多發揮一些新意,不要不斷重複。
演員:演員是有的,但無法接班
屈指一算,台灣偶像劇成為正式劇種已經超過14年了。那些第一代的偶像劇演員已經從十尾至二十多歲的主角都長至二尾三十多歲,那麼「接班」的問題就漸漸出現。雖然陸續有演員演偶像劇甚至是成為主角,但現在依然無法「接班」。全因現時的選角除了沿用一些舊有偶像劇的主角當主角外,其餘大部份都是找一些稍有名氣的人去當主角,這方法雖然可能被製作組認為這可吸引觀眾的注意,但實際在數據上並沒有支持這個看法。更甚的是那些製作組可能忽略了一個演員最需要的「演技」,由於大部份找稍有名氣的人都沒有經過海選,所以他們大部份都不是天材型演員,也由於是指名關系角色的性格也與演員不一樣。除非那演員是天材型演員或者是演員和角色的性格一樣,其它演員都須要演技演出,而演技是須要時間作摸索和訓練和經一些戲劇拍攝經驗增加,所以他們既不是天材型演員,也角色的性格不同,經驗也不足,演技就會有很大機會「出事」,也連接著收視會不好,也連接製作公司可能不再找那演員......。所以我認為現時的選角是現時的「接班」甚至是做成品質的一大問題。
但其實要解決這問題並不難,只要有一個升級制便可,首先找一些稍有名氣的人去只能當女配角(非女二)作經驗,當這角色受到觀眾的喜愛或者受其他製作團隊認可的話方可演主角群的角色,另外若這的人是天材型演員或者是演員和角色的性格一樣者就不用依這個升級制走便可當應有的角色。這個方式還可把現有長久在二線的實力派配角演員找出,且可做到「接班」的效果。
但其實要解決這問題並不難,只要有一個升級制便可,首先找一些稍有名氣的人去只能當女配角(非女二)作經驗,當這角色受到觀眾的喜愛或者受其他製作團隊認可的話方可演主角群的角色,另外若這的人是天材型演員或者是演員和角色的性格一樣者就不用依這個升級制走便可當應有的角色。這個方式還可把現有長久在二線的實力派配角演員找出,且可做到「接班」的效果。